大负载机器人:工业自动化的关键力量发表时间:2024-08-12 13:41 在快速发展的中国机器人行业中,机器换人的迫切性持续提升。自2013年起,中国工业机器人取得了飞速发展,市场销量从2013年的3.6万台增长至2023年的31.6万台。中国连续10多年 稳居全球最大机器人市场的宝座,国产化率从早期的10%-20%提升至2023年45%以上,展现了中国工业机器人的快速发展和内资厂商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攀升。 然而,在飞速发展的中国机器人史中,唯独负载能力在100kg以上用于搬运、装配、搬运重型物料等任务的大负载机器人迟迟没有得到突破,尤其在重负载机器人方面,国产化率更低。 在中国,生产工业机器人的企业有数百家,但能够批量生产165kg以上大负载机器人的国内公司不超过10家,如埃夫特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推出的ER300系列机器人,负载能力达到1 50~300kg,广泛应用于多个行业;埃斯顿:ER270-2700机器人,负载能力为270kg,适用于复杂应用场景。此外,国外厂商如丹麦优傲的UR20和UR30协作机器人也凭借其卓越的 性能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大负载机器人在汽车制造、航空航天、造船及重型机械制造等关键领域展现出了不可或缺的重要性,它们成为这些行业处理与操作重型部件的核心力量。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 和光伏产业的持续繁荣,对高效、可靠的工业重载机器人的需求更是呈现出显著的增长态势。这些机器人不仅能够应对日益复杂与繁重的生产任务,还以其卓越的承载能力、精准的操作 性能以及高度的自动化水平,在多个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重型机械制造 大型铸件与锻件:如风电设备中的风力发电机基座、转子轮毂及叶片的铸件和锻件,矿山机械中的巨型齿轮、轴承座等,这些部件往往重达数吨至数十吨。 零部件搬运与装配:大型工程机械如挖掘机、装载机的底盘、驾驶室及发动机等大件部件,同样以吨为单位进行搬运和装配。 物流与仓储:虽然物流仓储中处理的货物种类繁多,但对于重型工业产品如机械设备、钢材卷板、大型集装箱等,其重量也常以吨为单位进行计量和搬运。 2、汽车制造业 车身部件:尤其是新能源汽车中的电池组,单个模块或整组电池的重量可能达到数吨,需要大负载机器人进行搬运和安装。 底盘与动力系统:汽车底盘的横梁、纵梁、发动机、变速箱等关键部件,也是以吨为单位进行搬运和组装的。 3、航空航天 飞机零部件:机翼、机身大型部件(如机身段)、发动机等,这些部件重量巨大,常以吨为单位进行吊装和安装。 火箭与航天器:在航天领域,火箭的各级舱段、燃料箱、发动机以及大型航天器的结构件,同样是以吨为单位进行处理的。 4、造船业 船体分段:造船过程中,船体被划分为多个大型分段进行建造,每个分段重达数百吨,需要大负载机器人或起重机进行吊装和对接。 内部结构与设备:如船舱壁板、甲板、主机等大型内部结构和设备,也是以吨为单位进行安装和固定的。 尽管100kg以上的负载能力对于传统工业机器人而言已属大型范畴,并带来了诸多技术挑战,如更高的结构设计要求、更强的动力系统与精准控制技术的融合,以及如何在复杂多变的工 作环境中保持稳定性和安全性等,这些突破性的进展无疑为工业制造带来了显著的效率提升和成本优化。然而,面对当今飞速发展的重工业场景,尤其是汽车制造、航空航天、造船及重 型机械制造等领域的实际需求,这样的负载能力仍然远远不足以满足其日益增长的生产需求。在这些关键领域内,重型部件的搬运、装配与加工任务愈发繁重,对工业机器人的负载能力 提出了更高要求。动辄数吨乃至数十吨的巨型零部件,如风力发电机的叶片与基座、飞机的机翼与发动机、大型船舶的船体分段等,均迫切需要具备更高负载能力的机器人参与作业。这 一领域的国产化率和产品多样性仍有待提升,以满足更加广阔且多样化的重工业应用场景需求。 虽然100kg以上的负载能力已标志着工业机器人在技术和应用上的重要进步,但面对未来重工业的快速发展,我们仍需不断探索和创新,以研发出负载能力更强、性能更优越、适应性更广 的大负载机器人,为推动我国乃至全球工业制造的转型升级贡献力量。 展望未来,大负载机器人作为工业自动化领域的璀璨明星,正引领着智能制造和工业4.0的浪潮不断向前。我们坚信,大负载机器人技术将作为中国智能制造的杰出代表,赢得世界的瞩目与 尊重。随着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造船及重型机械制造等关键行业的迅猛发展,为大负载机器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预示着“得大负载者得天下”的竞争格局正逐步成为现实。 声明:此篇为www.cablebotx.com原创文章,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https://www.cablebotx.com/sys-nd/38.html
|